-
80后代表书家朱起明
2015-05-27 21:42:44朱起明艺术简介
朱起明,82年生于江西赣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珠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书法作品曾被《南方日报》 《珠海特区报》 《珠江晚报》 《澳门日报》 《珠海电视台》作专题报道。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
“农行杯”全国首届电视书法大赛 二等奖
孝行天下“埇桥杯”书法大赛 优秀作品奖
“瘗鹤铭”书法展 优秀作品提名奖
第四届兰亭奖 佳作奖
第二届册页展 入展
第七届楹联展 入展
首届小品展 入展
首届楷书展 入展
首届临帖展 入展
孔子奖书法作品展 入展
“钟繇奖”书法作品展 入展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 入展
“廉江红橙奖”书法展 入展
孙过庭行草展 入展
乾元杯书法展 入展
沈延毅书法展 入展
陶渊明书法展 入展
第二届兰亭双年展 入展
纪念毛泽东120周年书法展 入展
信德杯书法展 入展
锐不可挡的八零后书法家----朱起明
齐玉新
去年在广州的一个书法展上,刘剑波跟我说珠海有个小伙子叫朱起明,想认识我一下,当时我没当一回事。开幕结束后,有个毛头小伙子主动找我,他说自己叫朱起明,其实我也没当回事。只是觉得人很真诚朴实,然后就保持着联系。后来,他陆陆续续的给我看他的作品,我就开始逐渐重视起他来了。应该说,是朱起明的作品首先打动了我。
过了四十岁之后,我就觉得时间太快,一眨眼,原来显得很年轻的六十年代书法家群体就有些老态了;原来还在猛往外蹿的七十年代实际上也已经被八十年代的书家顶过去半截了。最为明显的是,这两年,八十年代的书法家起来的太快了,不经意间他们已经在书坛上东征西讨、掠地夺营,比如徐右冰等。而1982年出生的朱起明,仅2013年就在中国书协的各类国展中入展15次、获奖三次,我开玩笑的说----你这一年的成绩几乎是我们唐山十年的,你太狠了!
前些天,启明说要来唐山拜访我,开始我以为是说说而已,毕竟珠海到唐山很远,而我只是一个做书法网络的,躲在唐山过着隐居一般的生活,来拜访我作甚?没想到他订好了日子就从广州飞过来了。那天夜里降落后,在我的工作室他拿出十来个画筒,里面是几十张他精心创作的作品。也是那一夜,我才全面的通览了朱起明的创作全貌,单说这种执着,已经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而对于我针对书法的浅显认知,他却听听的津津有味,我想,能够不断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能够真诚的听取意见的人,心胸开阔可见一斑,这么年轻,成绩又这么好,还能如此虚心的年轻人,不仅可爱而且未来的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起明的字主要走的是颜体行草书加陆俨少的路子,这类行草书风格趋于雄厚宽博。对于看惯了魏晋书风的我,他的作品让我挺激动。这些年,魏晋书风几乎笼罩了当代书坛,成为一种主流书风,对于那种精雕细琢的线条、小心谨慎的用笔、模式化的创作体式,我和很多人似乎都有了审美的疲劳或者麻木。有时候我就想,这么多人学魏晋书风,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本身内心就喜欢魏晋书风?魏晋书风是否适合每一个人的手感?而现在充斥展览的魏晋书风其实都是模式化的书风,都是转基因的魏晋书风,并非真正的、地道的魏晋书风。所以,看起明的作品仿佛在开满牡丹的路上走了一天的路,忽然一脚踏进了一片开满野花的山坳,那种新鲜感、那种自然烂漫的美感让眼前一亮,让心忽然有了新奇异样的舒适。其实,颜体行草我们并不陌生,陆俨少也不陌生,可是当大家都千军万马复制魏晋书风为了谄媚于评委的投票时,能够开垦少有人涉猎的颜体书稿和当代画家的字,除了慧眼独具之外,胆子也不小。毕竟,这在当下的创作中,这不属于主流书风。如此看来,可贵者胆,也不光是胆量的问题,更是眼光的问题,更是不与人同的方向问题。
起明写字状态很好,拿起笔来唰唰的那种感觉很爽,他不斤斤计较于用笔的刻意与得失,通过手腕的角度俯仰变化,使得线条的造型自然生成。结构也很自由,随机生发。那天一个搞书法的朋友说“人家写字就跟手在宣纸上跳舞似的。”是的,技近乎道就是这样,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没有了技术,道自然就流淌而出。起明,在他这个年龄,已经完全消融了技法对他的束缚。有人问他学了几年写成这样?被逼无奈之下他说写了十来年了。其实我觉得,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从小喜欢,朝夕耕耘于笔墨之间,所花的功夫和汗水都差不多,而不同的是,每个人的用心程度和悟性(艺术感觉的灵敏度)的高低。写好字容易,而做一个书法家没有艺术感觉和悟性是绝对不行的。有个朋友跟我说“咋看朱起明那长相那气质都不像个搞艺术的。”我一笑----人不可貌相!记得王澄先生有件作品叫“用作品说话”,我理解这是两个意思,一是,一个艺术家说别的都没用,有本事拉出来溜溜,比划比划就知道了;二是,字如其人,每个人的作品就是他内心美感的流露,是心灵的写照。起名的行草书线条充满着热情和激情,而章法和造型并不狂怪,结构宽博宏绰而又内敛。从和他的谈话中我也感受到了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宽容谦和而又细腻的内心世界。三十几岁的人有了这么多的光环却又能够如此做人处事,他的艺术道路一定还会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深知,做事为艺,到了最后,拼的就是做人,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从他不同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五代和唐宋书法探索很多,书路也很宽。我想,目前这种书风只是他一个时期的面貌,在今后的创作中,他一定会经常变换路数。毕竟,以颜体为根基的行草书可塑性很大,加上他超强的融合能力和对其他书体的创作能力、变通能力,我不担心他过早的定型,这个他也很明白。起明和我说了很多,包括对书法的深刻认知、今后的道路怎么走以及他内心搏动的雄心。听着他跟我面带羞涩的谈话,望着他淳朴的脸,我内心挺嫉妒的,这么年轻他就拥有了这么多,年轻真好!前天晚上在平谷和王友谊先生吃饭,我俩还在慨叹----一晃的,十年就过去了。是啊,作为六十年代的我,看着八十年代的书法家生龙活虎的信手挥洒,我真的觉得朱起明他们锐不可挡!